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废弃矿坑变身花境公园 灰石厂旧址引进氢能项目 我省“矿山修复+”模式一举多得|每日视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胜、通讯员周罗媛)11月4日从全省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培训会上获悉,我省62个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62.08亿元,修复面积9.66万亩,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一举多得的综合效益,推动单一生态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

武汉市江夏区灵山矿区,废弃矿坑已变身花境公园,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生态旅游新地标;襄阳市将岘山废弃采石场巧妙转化为文化景观,摩崖石刻项目入选全国典型案例;黄石市依托修复后的黄荆山矿区,精心打造滨水游园,谋划大草甸文旅项目,实现了从“灰色伤疤”到“城市绿肺”的华丽转身。这些是全省“矿山修复+文旅”模式的生动缩影。

修复不止于复绿,更在于为发展注入新动能。黄石大冶市宝胜灰石厂旧址,在生态修复后成功引进了总投资超34亿元的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项目,构建起“矿山修复+绿电+绿氢”的循环经济模式,助力传统矿业城市向氢能新城战略转型。黄石市西塞山区则通过引入新材料企业,有效盘活修复后的土地资源,实现了腾笼换鸟。

在广袤的乡村,“矿山修复+农业”模式正将废弃矿场变为致富良田。孝感市孝昌县小河镇通过矿山修复新增耕地540亩,用于发展特色种植。

此外,“矿山修复+光伏”实现绿色能源的接棒利用;利用废弃矿洞打造的宜昌松宜矿区采煤研学基地,开启“矿山修复+科普”新路径;荆门圣境山矿坑开发的越野主题公园,是“矿山修复+体育”的有益尝试。一系列创新实践,不断拓展着矿山修复的功能边界。

推荐DIY文章
微观京津冀协同发展:公益“慢火车”开出幸福路|热闻
看点:大行评级丨大摩:首予鸿腾精密“跑赢大市”评级 预计AI收入将在未来2至3年内显著增长
每日头条!港股午评:恒生指数涨0.20% 恒生科技指数跌0.20%
年纪轻轻上个楼梯严重骨折,竟是这个爱好惹的祸!-今日观点
微头条丨【ETF动向】11月3日富国上证科创板200ETF基金跌0.2%
衡水隆诚塑业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观察
精彩新闻

超前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