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动态

决胜2025,国产数据库大战金融市场_当前焦点

2023年,金融行业数据库国产化明显加速:采购在放量,国有大行核心系统建设如火如荼,更大范围的中小金融机构开始调研规划。而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市场态势看,整个金融行业数据库新一轮选型、建设有望在2025年尘埃落定,这比之前预计的要提前两年。‍

文|赵艳秋

编|周路平


(资料图)

2023年,银行核心系统中对数据库的国产化替代进展,是市场的大热点。

业界明显感到,金融数据库国产化进程在今年明显加速:在国有大行里,不少核心系统的国产化替代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完成,更大范围的中小金融机构开始调研规划。而在银保监会合并之后,今年保险与资管也在这方面整体加速。

有业界人士认为,2025年前后,金融业在分布式数据库选型、国产化替换上将尘埃落定。

01

国产数据库的较量

金融业是数据库的最大客户,占据了市场的五分之一,而且使用要求最高,应用最深。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一家数据库企业能经历金融核心系统的历练,才有可能打造业界顶级品牌,也才有可能把握未来的市场话语权。

此前,国有大行的“存贷汇”核心应用,基本采用IBM的DB2数据库,一些渠道类等次核心业务采用Oracle。但这些年,部分系统正由新兴国产数据库替代,其中五大国产数据库供应商占据主导,包括腾讯云TDSQL、蚂蚁OceanBase、华为GaussDB、平凯星辰(PingCAP)TiDB以及中兴GoldenDB。但市场上尚未出现一个公认的“绝对老大”,仍处于白热化竞争阶段。

2020年是大行选型的一个关键节点。银行界的骨干——六大行(工、农、中、建、交、邮储)和12家股份制银行,大小机下移走得最快。根据公开信息,比如农行、中行、建行、中信银行、邮储等核心系统的改造选型,多从2020年之前开始,从2020年到2023年,则进入建设和交付期。

市场今年的走势更为迅猛。4月,建行发布小机下移部分采购结果公示,腾讯、平凯星辰、中兴三家数据库中标,总金额为3436万元。这是到目前为止,今年最大的国产数据库订单。有业界人士告诉数智前线,这也是最大的银行核心系统改造项目,按模块由各家企业共同承建,业界预计有望今年四季度上线。

中国农业银行采用腾讯云数据库TDSQL,已投产了客户信息和信用卡核心系统,目前正推进个人负债、投资理财、信贷产品等核心应用建设。

PingCAP的TiDB数据库应用于中行、建行等多家银行的联机交易、在线支付、信贷管理、实时风控等场景。

更新一轮的较量正在路上。5月,华为在其全球智慧金融峰会上发布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库,轮值董事长孟晚舟亮相。华为在数据库战略上曾经历曲折,有华为人士称,数据库现由“孟晚舟亲自‘挂帅’,也是向业界表明华为做数据库的决心”。此前的2022年,华为与邮储银行宣布,完成该行个人业务分布式核心系统的上线。该项目从2018年开始,用了将近四年时间。

蚂蚁集团旗下数据库OceanBase方面也表示,各种类型的银行,他们已完成了0-1的突破,做到全覆盖,今年在细分领域中,要进行规模化复制。

除了大行和领先的股份制银行,不少区域银行今年开始做核心系统改造的调研或数据库选型。“今年我们有很多这类数据库项目在跟进中。”一位华为人士称。

他估算,理想情况下,区域银行2023年完成选型,2024年做开发,2025年做并轨,2026年正式上线。“不过,这对于区域银行挑战很大。通常他们真正能做这部分工作的团队只有一两百人,即便加上外包,不到千人,要去完成上百套系统的改造,其实不太现实。”

但总体而言,大型机构的落地,中小机构选型和复制将大量集中在这几年时间。“我们判断,整个金融行业可能将在2025年前后,在数据库分布式选型、国产化替换上尘埃落定。”腾讯云数据库总经理王义成告诉数智前线,这比他们之前预计的要提前两年。在金融行业落定后,其他八大行业可能将在2027年到2028年快速跟进。

从这些银行选择数据库的数量看,大行在改造中,一般会选择3到5家数据库企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避免技术单一化和被厂商捆绑。但对于中小行和技术力量薄弱的金融机构,通常选择一家,最多两家。

目前,金融企业数据库国产化比例有多少呢?

崖山数据库YashanDB解决方案总监王义寅告诉数智前线,去年多家机构联合做过一个摸底,国外数据库在银行核心系统占比仍在80%以上。因为一家大银行涉及的系统有上千套,比如借贷、行间结算、监管、风控、运营、决策等,而每类系统都会有相对核心的部分,有的处于采购期,有的在测试,有的在并轨,有的已上线。因此,银行核心系统数据库国产化的统计口径很难统一。

第三方金融分析机构估计,目前银行核心系统数据库国产化率在10%~20%之间,外围系统在20%~30%之间。腾讯王义成看到的情况是,他们正在落地的一些客户中,今年将有七八成业务系统由国产数据库替代。

02

数据库国产化有充足理由

金融业数据库进行大小机下移,加速国产替代的背后,有哪些因素促成?除了金融业务连续性这一因素外,还有成本、技术和创新三方面的因素。

从成本上看,Oracle的授权和服务费比替代它的数据库平均贵出30%~50%以上,出于省钱的目的,全球包括美国各行业也都在加速替代Oracle。近几年,Oracle虽然在中国通过签订用户许可协议(ULA),采用一口价等灵活授权方式降低成本,但价格依然较贵。而采用其他数据库,同样的场景下可能降到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以下。

除了成本考量,在海外,企业纷纷转向云平台,而Oracle在云数据库上落后于亚马逊AWS、微软和谷歌,这又进一步加速了被替代的过程。不过在中国市场情况略有不同,由于监管要求,金融行业云化比例较小,云化并不是替换Oracle的主要缘由。

从技术角度,Oracle数据库在经典应用,尤其ERP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这些数据量并不巨大的企业级应用上,表现得非常完备和稳定。但在互联网海量数据应用上,它的单机版技术架构受到挑战,比如数据量在100TB这样的级别上,Oracle虽然能用数台一体机支撑,但非常昂贵。

“银行核心系统与互联网应用更接近,需要更高的可扩展性。通过分布式改造,银行能获得较大红利。”PingCAP副总裁刘松告诉数智前线,“这也是全球银行的一个整体趋势。”国产数据库靠这一波分布式和云原生来实现替代,跟美国是一样的。

再从金融业务创新来看,“对于一些快速借贷、场景化借贷诉求,需要在业务和交易流程中,引入实时分析技术、实时风控技术,这些都促使银行必须考虑新技术。”崖山数据库王义寅告诉数智前线,“比如实时大数据分析,实时HTAP能力,这些是客观业务诉求。”以HTAP架构为例,它对银行的应用系统很有帮助,可以实现一边做实时交易,一边做分析。

“银行不是为了替代而替代,从降低成本、更高的扩展性以及业务创新上有充足理由。”刘松进一步说,伴随迁移的深入,银行会考虑业务诉求、迁移成本,以及自身技术力量的承受能力进行规划,迁移工作也更有章法。

除去这些因素,数据库的国产化进程也与银行对硬件的更新紧密相关。近几年,银行在引入多元化算力平台,比如基于Arm的硬件,而Oracle在Arm上跑不起来。由此,新硬件也对国产数据库提出了适配需求。

“其实银行都有一个10~15年应用架构大升级的周期,而今天这个大升级阶段,恰好为国产数据库提供了巨大推动。”王义成说。

但市场在这一阶段也进入了强力厮杀期。一位资深人士观察,这是一个从头到尾全流程的竞争。“以往,一个项目一旦中标信息公开,可能就尘埃落定了。但在现阶段,即便没有中标,供应商仍坚持免费给银行做完,将PK延续到交付。”

技术路径也成为数据库厂商PK的焦点。国产数据库已经形成不同的技术路线,有的推崇完全自主研发,有的则采用主流开源技术;有的强调原生分布式架构,有的则看好分布式核心,解耦、集中式数据库。不过,银行的需求正如OceanBase CEO杨冰所说,稳定安全是重中之重,很多原来核心业务系统都是多年前建设并运行至今,改造迁移要做到平滑。

03

中外差距在哪里?

尽管国产数据库在金融业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一个大家都承认的事实是,相比于Oracle等海外成熟的数据库产品,中外依然有不小的差距,而金融机构依然对其有很强的依赖。

从规模和投入上看,根据信通院去年的统计,国内规模上千人的数据库企业仅有3家,截止2022年我国数据库企业从业技术人员不足2万人。相较而言,Oracle一家就有数万名工程师。

从产品技术来说,“应该说,国产数据库里Top15或Top20,与国外的同类数据库没有代差。”刘松说,“甚至在分布式、云原生的一些方面,比Oracle传统单机版数据库有一定技术先进性。”

腾讯王义成则告诉数智前线,从数据库产品的核心能力上看,国产数据库已不输传统数据库。腾讯云数据库TDSQL,去年在非营利组织TPC的打榜中刷新纪录,“证明了TDSQL在分布式性能上足以支撑银行的所有业务”。

而国产数据库的差距,集中体现在场景适配的成熟度、解决方案的丰富度,以及工具生态的完备度上,这些与有40多年历史的Oracle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非常重要的是工程化打磨,它需要在非常多的场景里打磨产品的细节,比如在异常环境下处理‘慢满夯宕错’,怎么预防它发生,怎么更好地定位故障,如何快速处理。”一位华为资深人士说。

“Oracle去年的财报显示,它的研发总计投入了72.2亿美元。”王义寅说。他补充道,只有拥有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商业力量,国产数据库才能持续演进,螺旋式上升。

业界认为,这些差距还要慢慢弥补。“银行多则上千个应用场景,少则上百个,每一个在国产数据库上都要稳定运行一段时间,需要耐心和时间。”刘松说。

其实,国产数据库在上述几方面的进展并不慢。“尤其在过去两年,国产数据库进入的应用场景,应该比过去10年累计都多。”刘松称。各种问题已经或正在逐步暴露,也在不停地得到解决,这也让业界对国产替代更有信心。

OceanBase杨冰看到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到2025年中国数据总量预计将跃居全球第一,占比有望达到27%以上。“这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优势,这个巨大的‘蓄水池’,是国产数据库施展能力的天地。”

实际上,王义成看到,当下国产数据库最需建立的,是客户的信任感。比如,他们遇到过数据库连接中断几十秒的状况。从日志上看,数据库可以自证清白,但客户仍然要求数据库去排查。

“还有客户为了确保不出事,提出了一些需求,但在我们来看就是一个伪需求,价值并不大。这些问题Oracle也面临,但客户不会向Oracle提出这样的要求。”一位资深产品人士补充。

“这肯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我们的数据库在国有大行稳定运行三五年后,我相信在金融圈的信任度就能打开了。”王义成说。

04

营商环境和生态改变任重道远

但在信任真正建立起来之前,业界的一个共识是,国产数据库还有两块短板需要改变和补齐:一是营商环境,二是生态。

在营商环境方面,国内市场对软件的价值承认还很不够。“我们看到很多数据库招标,有时甚至一元都能中标,我不相信这对软件业是良性的。”华为云CEO张平安说,其实数据库本身是非常难的,在一个系统中,承担巨大责任,需要业内顶尖人才,包括数学、架构师人才,因此,数据库的价值需要上下游充分认可。

在生态方面,根据各种市场统计,国内目前有200多家甚至300多家数据库企业,这导致整个生态的投入变得分散。“连培养人都遇到问题了。任何一个想学数据库的人,面对至少十几个主流的国产数据库,他学哪个、不学哪个,人才、工具生态都被分流了。”刘松说。

王义成说,而从客户角度,一个应用可能要适配十几种数据库,也非常纠结,他们不得不自己下场选型。而这种方式是大家都不愿意的,耗费了大量精力,又难以实现行业复制。

“不是人人都要做数据库。我们对根技术的研究,大家没必要重复去造轮子。”张平安说,可能一些企业采用开源做了一些小的数据库,满足一些性能要求不那么高的应用场景,但是对于交易型数据库,对高达PB级的分析型数据库,需要合作伙伴,围绕着具备根技术的数据库,来做生态链的服务。

而就数据库企业而言,如何形成差异化也需要深入调研。“CMU做了一个统计,全世界有近900个数据库,国外数据库也很多,但有一个区别——同质化的数据库很少。在国内,基于PostgreSQL开源技术的可能有上百家,基于MySQL开源技术的又将近200家。”崖山数据库王义寅打了个比方,这就像你到了一个海外加油站,那里有汉堡店、中餐店,还有补胎的、充气的,每个人都很专业也能赚到钱。而你到了一家国内加油站,“一排全都是拉面”。

“除了上述问题,国内还面临一个挑战,大厂之间有壁垒,要求生态站队比较严重,大厂和这些小的技术公司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那么亲和,导致这些承担胶水粘合剂工具的企业,很难独立发展起来。”一位资深人士观察说。

伴随国产化替代的深入,国内数据库生态也在演进中。“我觉得一个正面的现象是,大多数金融业的ISV,对Top10的国产数据库都已经熟悉,并开发了应用,在客户那里做了适配,有了人才积累。”刘松说。

王义寅认为,当下对于每家数据库企业而言,要关注数据库的三层生态。首先是技术生态,它会引入更多想学习、使用甚至想参与到产品里面来的人,Oracle当年就成功吸引了大量DBA(数据库管理员)。其次是商业生态,这需要分润去形成一个共赢的局面。第三是产业生态,这涉及国家政策、高校人才培养等。“其实这一点很重要,当年Oracle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有美国政府的支持。”王义寅说,“我们也参与到一些标准的制定中。”

接下来,业界认为市场上会真刀实枪地比拼出一些实力较强、有特色的数据库供应商。同时,大量中小金融机构更多依赖伙伴或生态的力量,市场将从一个项目视角向生态视角切换。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活跃的行业ISV,如长亮科技、中电金信、神州信息等。

回望过去几年,刘松称,大家在大的金融应用系统里都规模化地翻过了一座山,进入了稳态;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客户,对迁移的路径也都有了一些总结,对国产化替代也更有信心。今年,几家主流供应商都在参与不同大行的大机或小机下移项目,并在其他中小金融机构中,PK获得更多的份额。而市场上一些新兴数据库企业,正在研发差异化的方案,期望在这一波大潮中,获得创新和发展的机会。

推荐DIY文章
translucenttb全透明设置教程 快消息
QQ电脑版设置在线状态的方法-环球今热点
《博德之门 3》游戏发布时间调整:8 月 3 日首发 PC、9 月 6 日登陆 PS5 天天头条
第二代骁龙4安兔兔跑多少分|新动态
环球热点!小红书复制文字内容的方法
抖音带你去看海底星空梗意思介绍
精彩新闻

超前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