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规模犍陀罗艺术展来了……

2500多年前,佛教创立,法传东西。在今巴基斯坦西北部与阿富汗东北边境一代的古犍陀罗地区,即为曾经佛法兴盛之地。

该如何形容其曾经的辉煌?因为犍陀罗,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古希腊雕塑技艺传入中国;作为东方叙事文学瑰宝的佛本生故事在这里应运而生,人类史上第一尊佛像、第一部“纸本”佛经均诞生于此;甚至,早期传入中原的佛典也是用犍陀罗语写成,而非大众普遍认知的梵语……

日前,故宫博物院迎来了“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这是国内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犍陀罗艺术展,共展出203件(套)文物,其中173件(套)来自巴基斯坦各大博物馆,多为考古发掘所得,余者为故宫博物院旧藏,这些文物共同揭开了犍陀罗,这座古代文明的大熔炉曾经的辉煌与没落——


(资料图)

神秘的犍陀罗

走进文华殿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名为《河神像》的雕塑。河神斜倚在台座上,头部有浓密的头发,高鼻梁深眼窝,络腮胡子,右手拿着丰饶角,身体极为壮实。

无论是神像的五官结构,还是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的丰饶角,都让这座雕塑呈现出浓浓的古希腊风格。不过,雕像的身体造型却与古希腊的雕塑传统并不一致,后者神像的制作遵循一种和谐的人体比例关系并以完美的肌肉形态为标准;而这尊斜倚的神像不见严谨的骨骼、肌肉结构,腹部也没有迷人的六块肌肉,其注重肌肤质感的审美趣味,与古印度夜叉雕刻传统更为相近。可见,这件希腊化文明背景下制作出来的神像,完全以一种文明融合的态势出现。

为何会这样?

这就不得不回溯犍陀罗特殊的地理位置。古代犍陀罗的考古遗址主要分布在今天兴都库什山和喀喇昆仑山的南端,具体包括巴基斯坦北部白沙瓦河谷到印度河东岸以及阿富汗喀布尔河谷东部一带。在历史上,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连接南亚次大陆的重要枢纽。

因地处交通要塞,犍陀罗自古以来就吸收了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元素,地中海文明、伊朗文明、中亚草原文明和印度文明交汇于此,多元文化激烈碰撞后又锻造出丰富多彩的文明;来自古希腊的神话、美学和哲学,来自西亚的琐罗亚斯德教、弥赛亚信仰以及来自南亚的印度教、佛教在此传播,相互影响,奠定了此地成为世界宗教中心之一的地位。

其实早在公元前6世纪,犍陀罗国就已初步形成。公元前4世纪,著名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了波斯之后继续东征,并来到了犍陀罗地区,这里就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希腊文明为主线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在公元1世纪以后,一支来自现在中国河西走廊的游牧民族大月氏人,在这里建立起了贵霜王朝,形成了一个地跨印度北部到现在阿富汗地区的巨大王国。公元5世纪之后,在印度半岛形成的笈多王朝逐渐兴盛,犍陀罗国日渐式微,直至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白匈奴(或称嚈哒人)侵入,犍陀罗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也逐渐衰落了。

美轮美奂的犍陀罗佛像

于国人而言,犍陀罗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文化元素,这里曾是法显和玄奘潜心取经的佛教圣地,张骞也在此留下足迹。同时,这里也是弥勒崇拜、观世音走向神坛之处,是很多佛经中佛本生故事的原创地,公众所熟知的“舍身饲虎”“燃灯佛授记”“尸毗王割肉贸鸽”等故事都发生在犍陀罗地区。

此次“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是以犍陀罗艺术发展的时间线为思路,分“芳香国:多元文化下犍陀罗文明的诞生”“犍陀罗艺术的辉煌”和“犍陀罗艺术的余辉”三个单元展开。

作为佛像的诞生地,犍陀罗造像一直是广大文博爱好者关注的焦点所在。

展厅正中,策展人布置了一尊等人身高的佛立像,这尊来自白沙瓦博物馆、制作于公元1-2世纪的佛像,是犍陀罗希腊风格最充分的代表。

其站立姿态呈现着古希腊古典时期形成的平衡对立式站姿,这种姿态被希腊艺术家大量运用,并在随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作为一种古典风格的复兴而被西方的艺术大师广泛运用。佛像身着“通肩式”的佛衣,衣纹十分写实,可以透过衣纹看到身体的凹凸。最为经典的是佛的面容,它具有希腊古典式的鼻子和古印度人特征的“八字”胡。佛的长发挽成了一个发髻,波浪式的发型极具写实风格,也是古代泛希腊艺术最典型的反映。

除此之外,很多佛像背后还隐藏着不少故事情节,以舍卫城神变为典型。只见佛坐在莲花台上,呈讲法手印(后被后人称作为智拳印)。莲花座两边分别站着两位胁侍菩萨,其中一位菩萨手里拿着象征苦行者的水瓶,另外一位菩萨手里拿着莲花,头戴化佛冠。整副佛像细节感满满,菩萨身上佩戴的臂钏,胸前的璎珞清晰可见。佛与菩萨背后又有两个小的人物,一位叫梵天,是后来印度教的主神;另一位是古印度在吠陀时期就已声名远扬的众神之主——因陀罗。

这个佛像讲述的故事是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遇到了一众婆罗门异教徒,之后佛祖在讲经的故事中突然行使神技,在空中出现了千朵莲花,每一朵莲花上又出现了一尊佛。

如今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里,时常看到千佛题材的壁画,实际上这些千佛的图案最早的起源就是犍陀罗。

佛陀神圣的一生

除了各式各样的神像、佛像雕塑之外,承载各种故事的浮雕是此次展览的最大的精彩看点,其中又以佛传故事最具传奇色彩。

佛传题材,主要表现佛陀化现世间的人生经历,包括释迦牟尼自诞生到涅槃的各种行迹,其中还加进了一些古代大众的意识和想象,同时汲取了当时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在犍陀罗艺术中,有将释迦佛的生涯以编年的方式雕刻在窣堵波周围的传统。这些佛传故事遗存数量众多,其中,“燃灯佛授记”尤为重要——这既是释迦本生故事的结束,也是佛传故事的开始。

故事讲述的是在很早以前,燃灯佛出世时,释迦佛前世为儒童菩萨,得知燃灯佛要莅临其所在地的城池,便拿出身上仅有的五百钱从一位女子那买来了五只莲花供奉给燃灯佛。他见燃灯佛前来的路上有泥泞,便脱下自己的衣服铺上,发现未能铺满泥泞路,便再散开头发铺在地上让燃灯佛踏着头发走过。燃灯佛踏过他的头发后为他授记,预言他将成为释迦牟尼佛陀。

展厅中的这件《燃灯佛授记》浮雕作品保存并不完整,但儒童菩萨向妇女买花和为燃灯佛布发掩泥的关键信息却保留了下来。

此次展出的佛传故事中,《太子诞生》也十分引人驻足。佛经记载,摩耶夫人临产回娘家,路经蓝毗尼园时感觉疲惫,于是右手扶着树枝休憩。这时释迦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胁下诞生(太子形象已残)。摩耶夫人左手扶着妹妹波阇波提,后者为释迦太子继母。太子前方一弓腰、手持布襟的接生者是帝释天。在波阇波提身后有两侍女,其一者左右手分别持丰饶角、水壶——丰饶角里装着谷物,寓意着丰饶、富足;画面两上角各有两身天人,其一携天鼓,天鼓的出现被认为是向世间宣示人类伟大精神导师的诞生。此外,在帝释天与摩耶夫人中间还站立一赤裸的小孩,这便是诞生后的释迦太子。刚诞生的太子周行七步,步步生莲,自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据悉,“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自2019年启动,共花了三年时间才落地。即便如此,展览所见者,也仅仅是整个犍陀罗艺术中很少的一部分。

推荐DIY文章
potplayer设置字幕最大分辨率的方法-全球看点
华硕rog7手机什么时候发布
【世界聚看点】小米平板6什么时候上市
环球报道:小米平板6大概多少钱
安卓14正式版什么时候上线
由于阻碍性问题,《王者荣耀》宣布 S31 赛季“东方来客”版本更新推迟至下周
精彩新闻

新闻排行

超前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