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深深深几许?故宫隐隐隐乔家。
(相关资料图)
这是笔者参观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时,留下的第一印象: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
前来参观这座大院的游客络绎不绝,因为这里不光有雄伟古朴的中式建筑群,其蕴涵的文化魅力和家风家训理念也非常有看点。尤其值得为人父母的中年朋友,带上正处于三观形成期的莘莘学子,安排上一天专程前往参观游览,细听导游娓娓道来,定会受益匪浅。
乔家大院是一座城堡式建筑,历经二百余年的风雨沧桑,兀自傲然屹立。当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取景于此,因其独特风貌和鲜明特色迅速走红,驰名海内外。
这座大宅院由四堂一园组成,其间匾额楹联比比皆是,构成了一道底蕴深厚的风景线。它们集文学、书法、雕刻、装饰艺术于一体,寓意深远,内涵丰富,不仅彰显名门望族的气度,还蕴涵着主人修身齐家和经世致用的哲理及生活意趣。其人文魅力至今闪耀,让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在出入俯仰间得到艺术的熏陶,感悟处世的哲学。
刚走到大院入口处,就让笔者大为震撼。正前方是电视剧《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的故居——在中堂,占地一万余平米,有三百多间房屋,雕梁画栋,大气磅礴。建筑中比比皆是的楹联牌匾更是一绝,处处彰显这个民间宅院的不同寻常。
驻足门前,举头环顾,只见慈禧太后御赐的金字牌匾正熠熠生辉;高高的照壁两边,刻有三代帝师祁寯藻所撰楹联;绕过照壁,背面镌刻着民族英雄左宗棠所题楹联;回头一望,院门两边还镶嵌有晚清重臣李鸿章所赠铜质楹联。
大门正上方高悬的“福种琅嬛”四字牌匾,是慈禧太后赐给乔家的。庚子事变时,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一行仓促西逃。路经山西时,曾向乔家票号借银30万两。后还京时,特赐此匾,以嘉奖乔家雪中送炭的义举。琅嬛是传说中天帝的藏书处,种“福”于此自然上佳。短短四字,既赞其书香门第,又赞其福寿绵延。这既是大院的荣耀,也是乔家一代儒商心怀天下的风范的历史见证。
高四米有余、巍然矗立的砖雕照壁上方,嵌有大院第一块匾额,上书“尊古”二字。这既是针对人们常说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而题,也是对乔家家风的一个注脚。照壁正面有三代帝师祁寯藻所题对联:
经济会通守纪律,
言辞安定去雕镌。
古汉语中惜字如金,与现代语有区别。经济,经和济,经时济世,乃“治国平天下”之意。经济在古代是一个大气磅礴的概念,如左宗棠题卧龙岗孔明草庐联:
文章西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
这里的经济就是经国济世之意。当时左宗棠少年意气,引之以卧龙先生自比,借以明志。古人能称“经济”二字者,非常不简单。文则能安邦兴业,武则能御侮却敌。
同样,纪律是指纪和律。纪是规矩,律是法律。言与辞、雕与镌,也都是并列结构。上联写经国济世者,首先得讲诚信,遵章守纪,融会贯通;下联写为人之道:言行一致,去除刻意雕琢,沉稳泰然,大道至简。这副对联所述,也是乔家历代信守的准则:从磨豆腐开始,到雄踞包头城,纵横万里茶路,再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一步步做到富甲一方且兼济苍生,历二百余年经久不衰的从商、守业之道。
撰联人是诗书大家祁寯藻,他是晋中寿阳人,一生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祁寯藻却不一样,作高官能跨四朝(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为帝师经历三代(道光、咸丰、同治),实属罕见。不管为商、为官,其实首在为人。此联语中正平和、气度雍容。文如其人,遥想帝师当年,与乡贤乔家必是惺惺相惜。
照壁背面雕有一百个寿字,形态各异,组成百寿图,寓意福寿延年。两边也有一副楹联:
损人欲以复天理,
蓄道德而能文章。
这副对联是晚清名将、民族英雄左宗棠专门为乔家题写的。意为抑制人之私欲,恢复人之本性,以顺应自然天理;道德修为日积月累,终会有大作为。道德者,指内在修为;文章者,指外在表露。上下联连起来一看,就是修身养性,由内而外,顺应天道,始能成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左宗棠抬棺出征、誓要收复新疆时,所需军费大多由乔家票号汇兑往来。有一次左宗棠从西北回京途中,特意绕道拜访乔家。恰逢乔家在修门口的百寿图,左宗棠即兴挥毫以赠。此联以篆体砖雕于照壁,正好与大院门上一副铜质楷书楹联相对而立,两块铜板已被过往游人摸得锃亮通透:
子孙贤,族将大
兄弟睦,家之肥。
这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晚清重臣李鸿章赠予乔家的对联。当年李鸿章组建北洋舰队时,军费紧张,乔家票号为之捐资10万两白银,给水师购买军舰。李鸿章欣然撰写这副对联,赠给乔家以彰其义举。联意是教子有方,家族会繁盛壮大;兄弟和睦,一家子能兴旺发达。上联讲的是家教的重要性,下联讲的是和为贵。该联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包容、修身齐家的理念。
熟读晚清史的人都知道,李鸿章和左宗棠从来不对付,简直就是天生的死对头。虽然同为中兴大臣,两人从性格到经历,从洋务方针到防务理念,都有实质性的不同。
性格上左宗棠直爽任勇,李鸿章圆滑世故;经历上左宗棠以军功彰显,李鸿章虽也有军功,却最擅长跟洋人打交道。左宗棠办洋务,立足于自造,兴办的福州船政局要求渐次用国人替代洋人。李鸿章则认为非洋匠不可。至于塞防海防之争,两人更是斗得不可开交。李鸿章认为海防最重要,而左宗棠则坚持认为海防、塞防二者应并重。左宗棠不喜欢李鸿章做人太圆滑,却能如鱼得水、官高权重;李鸿章觉得左宗棠挥霍军费,性格自负,好大喜功。两个人明争暗斗几十年,直到1885年左宗棠去世,从李鸿章送的挽联中还可窥见端倪:
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争,唯先生知我;
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一句“周旋三十年”,道尽两人关系。这种场合尚且直书周旋、和而不同,现实中的关系肯定更耐人寻味。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两个死磕了半辈子的老对手,竟然能不约而同地为乔家大院撰写楹联,且和谐共处。如果仅仅是富甲一方,是不可能享有这份殊荣的。乔家对国家的贡献,以及对时政的影响力可想而知,绝对称得上: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不仅如此,在中堂院内,还有另一块李鸿章所题的匾额:“仁周义溥”。溥者,广大,周遍也。这块牌匾也大有来历。光绪三年,时逢大旱,赤地千里,百姓颗粒无收。乔家在村里开仓赈济,搭设粥棚,虽有大灾之年,附近村民无一饿死。次年李鸿章题赠此匾,以表彰乔家乐善好施的仁义之举。中堂大人对民间商人给予这么高的评价,连赠墨宝,世所罕见,可见乔家确实不愧为“晋商翘楚”。
为帮助乡邻,乔家甚至还常年饲养三头膘肥体壮的耕牛,拴在大门外。村民们需用时则自行牵去,傍晚送还即可,甚至无须跟主人打声招呼。考虑得如此周全,“仁周义溥”四字,乔家完全当得起。
“在中堂”大门的阁楼上,匾额大书“履中蹈和”。“履中”原指走路不偏不倚,意为遵循中庸之道。“蹈和”指处世待人诚恳平和。宅院主人名为致庸,堂名“在中堂”,皆取自儒家核心思想“中庸”“执两用中”之意。乔家以此治家,讲究忠厚和睦,不偏不倚,和而不同。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辛亥革命时期,推翻满清、建立山西独立王国的阎锡山,在那个动荡的乱世,阎最推崇的,也是以“中”字哲学来保境安民。能把山西建成全国模范省,这其中传统文化的营养浸润绝对功不可没。
然而,乔家再有钱也只是一介商人,即使能兼济天下,也不可能左右天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从满清没落再到民国混战,乔家成了各路盗匪、军阀敲诈的对象。再家大业大,也经不起来回折腾。到抗日战争爆发,日寇侵占山西后,再次被洗劫一空,其产业荡然无存,只剩下大院一个空壳子。至此,叱咤风云数百年的晋商代表乔家,已经成为历史。然而晋商文化与晋商精神,却在大院中保留下来,世代流传。即便只是品读诗联家训,亦可窥其一斑。
乔家大院虽只是隐在深山的民宅,但只要徘徊于大门口,仔细赏读楹联牌匾,已觉气度非凡。俯仰之间,游目骋怀,但见太后高高在上,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对列其二,并有三代帝师坐镇其间。其规制之高令人咂舌,钦佩于乔家人的家国情怀,笔者试拟一联,以表敬意:
题乔家大院
庭院深深深几许?抬头有洞天,三晋蜚声,典藏半部晚清史。
故宫隐隐隐乔家,举足知轻重,两行印迹,景仰百年大宅门。
来源:对联
原标题:半部晚清史 百年大宅门——高大上的乔家大院门头牌匾